鄉村民宿蓬勃火熱
乘著旅游業回暖的東風,上半年我國鄉村民宿發展迎來“豐收季”。近日途家民宿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7月,途家平臺鄉村民宿累計已接待近300萬人次,為鄉村房東創收超15億元,達2019年同期的3.5倍。
我國民宿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
今年以來,鄉村民宿向品質化、特色化發展的趨勢尤為明顯。鄉村民宿蓬勃火熱,為鄉村帶來致富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民宿業。根據《報告》,截至2023年7月,途家平臺鄉村民宿房源量較2019年增長近兩成;上半年95后鄉村民宿從業者數量同比2019年增加六成,年輕力量為鄉村注入新活力,帶來新玩法。
民宿(Minshuku),源自日本的“民宿”,是指利用當地閑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個性化住宿場所。民宿市場的不斷成熟與發展,民宿預定來源依然集中在以攜程為代表的OTA類和以途家、木鳥為代表的頭部垂類平臺上,且垂類平臺的占比不斷攀高,而其他平臺訂單分散,占比有限。但例如“帶著寵物去旅行”等新平臺的出現,卻滿足了細分市場的需求。另外,尋找生機的旅行社大舉介入民宿銷售,逐漸成為民宿更加重視的銷售渠道。還有傳統營銷手段如高鐵站廣告,也開始被民宿采用。
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空間大,民宿具備與其他產業融合的優勢,是實現結構升級的有利切入點。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具有二元性,具體表現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整體來看第三產業領跑趨勢明顯,但農村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第一二產業比重過大,同時第一產業的勞動力過剩形成富余。而民宿產業可以通過在鄉村的布局擴大第三產業在農村的比重,將勞動力資源從農業、手工業引入服務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應對一產和二產的轉型升級起到帶動作用,而帶動的關鍵在于產業融合發展。民宿是鄉村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利切入點。新興民宿應脫離以自然資源為賣點的傳統模式,形成以產業資源聯動(種植、手工業等)為賣點的新模式。